6月27-29日,第三届中西融合心脏健康大会暨第十三届东方中西医心血管病会议在京圆满召开。
本届大会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会联合主办,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中西结合药物研究与发展工作委员会、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西融合研究发展委员会,国家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联合承办,以“中西融合·从心出发”为主题,深入推动中西医在心脏健康领域的融合创新,着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心脏健康保障体系。
中国中药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房书亭,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陈可冀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田金洲教授,中国中药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宪、秘书长王桂华,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驻会副会长陈建强,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武滨,北京中医药大学唐志书校长、高学敏教授,全军特需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月教授,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教授,中国中药协会第二届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执行主任委员林谦教授,名誉主委吴宗贵教授、安冬青教授,广东药科大学原校长郭姣教授等中西医专家莅临会议,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的2000余位心脏健康领域的学者、医生、科研人员及企业代表参与,分享临床经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索中西医融合防护心脏健康的“中国方案”。
6月28日上午,大会开幕式由王桂华秘书长、林谦教授共同主持,霍勇教授做大会欢迎辞。
吴宪常务副会长对专委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期望,强调要挖掘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康-养”全病程中的临床价值。陈建强副会长表示,未来应加快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推动“医学+科技”跨界合作,并积极推广“中西医并重”的教育体系。唐志书校长指出,中西医融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陈可冀教授针对“中西融合”如何发展提出建议并强调,要强力推动研究成果下沉与普及,让中西医协同在心血管疾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康复支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真正惠及基层群众。葛均波教授通过视频寄语,希望中西医精准融合、科学验证与协同创新,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建立符合临床需求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体系,从而推动中西医协同创新,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全周期、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开幕式后,张伯礼教授就《数智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作主旨报告,针对数智赋能中医药疗效评价、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方法和思考做深入分析;张运教授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健康中国》主旨报告,介绍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现状与发病机制,深入剖析相关危险因素,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科学干预与健康管理策略,提出对心血管的预防要进一步前置;田金洲教授围绕《中医药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瓶颈和策略》作主旨报告,提出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系统性传承、完善中医特色的诊断框架,在守正的基础上推动技术创新和迭代;同时,强调中西医应在诊疗过程中进行互补协同,构建诊疗新范式。高月教授做《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有毒”中药安全性研究》报告,强调要科学看待中药的毒性,深刻理解中医药“以毒为能”的理论精髓。朱明军教授解读《全国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方案》,明晰建设具体要求与条件,为中医医院建设胸痛中心提供专业指导。肖小河教授带来《以科学捍卫本草 以本草守护健康》分享了中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的新策略与新方法。
大会期间,正式发布了《中西医联合防治血脂异常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指南依据“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严格采用国际通用的GRADE方法,通过证据综合分析、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决策,形成临床治疗措施的推荐意见及证据分级,为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指导建议:对于单纯西药降脂疗效不达标、不愿意接受或不能耐受单纯西药降脂治疗的患者,指南提出了中西医联用的启动时机;明确了中西联用治疗血脂异常的中医主要证型;对于血脂异常合并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不同合并症的患者,指南分别给出了相应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此外,指南对中西药联用的治疗疗程、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等方面的阐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而详细的指导,以更好地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血脂异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大会上,霍勇教授代表专委会发布“心血管疾病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项目规划,包括5项重点工作:第一、由各工作组牵头制定一批中西医联合防治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康复、泛血管病等的临床路径。第二、推动中医院胸痛中心建设,促进综合医院胸痛中心实现中西医并重,支持中医药应用到胸痛患者院前急救-院内治疗-康复期-二级预防等心血管疾病全流程管理中,打造胸痛救治“中国方案”。第三、培育名优中药品种,强化临床价值评估,加强中药合理应用。第四、围绕张伯礼教授团队提出的“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研究”方法学体系,以健康为中心、以患者感受为核心、以诊疗全流程为重心,创新研究新病名、新指标、新工具、新场景,推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第五、推广中医药知识和服务,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大会还启动了“心血管疾病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 项目下的4项重点研究,包括 “宽胸气雾剂对比硝酸甘油缓解急性胸闷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高级别循证研究”、“速效救心丸院中及院后长期应用对ACS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养心定悸胶囊诊疗全流程数据支撑心律失常精准干预系列试点示范研究”、“心速宁胶囊心血管疾病全病程一体化慢病管理研究”。这些研究项目通过严谨、科学的方案设计,预期将积累丰富、可靠的循证证据,为提升中医药在心血管健康领域的临床应用价值、明确中医药在防治心血管相关疾病中的疗效定位提供指导意见。
本次大会精心策划了心力衰竭专题、心血管代谢专题、高血压专题、动脉粥样硬化专题、心脏预防与康复专题、双心医学专题、临床评价与方法学构建专题、心脏介入专题、泛血管专题、冠心病专题、心律失常专题、胸痛与复苏专题、中西融合青年专题等学术专题会议,涵盖了保障心脏健康的基础研究、评价方法学研究、临床研究、中医理论研究、智慧医疗研究及临床转化应用等多方面内容,并在每个分论坛设置了中西对话环节,邀请业内中西医专家就相关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引发与会者广泛参与和讨论。
本次会议汇集心血管领域众多专家学者,是一场凝聚创新力量的医学盛宴,更是对“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时代命题的有力回应。与会专家对中西医联防联治心血管疾病及健康管理和照护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分享与讨论。通过此次会议,各位中西医同道将同心协力,携手共进,进一步推动中西融合赋勇心脏健康照护的高质量发展。